新闻

最强的国际教育是重置孩子的成长密码(建议收藏)

time:2018-07-24 share:

这两天圈里刷屏了,又有朋友拿国际教育开玩笑, 意指这届留学生不行,能力不够,成为国际笑话,只能推倒重来,透露出理想主义者的悲观,后来又被评论引申为“只要体制给力,不用出远门上学了,家里能学的老多了”,好不热闹。

 

这几年,国际教育好似抖动的精灵,不断游走在消费升级、素质教育和海外金融的火焰与海水中,一会儿被热捧,一会儿被质疑,深刻折射出随着经济的起伏和社会自我意识的觉醒,人们臆想中的国际教育的形象反而变得模糊了,到底是祥云齐天还是跌落凡尘?

 

作为教育产业人士,我们不能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忽略核心。真正的国际教育大有可为,国际教育正处于行业发展的成长初期。纵观整场讨论,观点虽多,均未提及国际教育的国内落地方向,相比仙人指路,我更愿意退而结网,多聊几句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的实践逻辑与前路展望。

 

事实上,我们不应该把国际教育简单理解成: 去国外留学镀金,在国外或者回国找个好工作,人生有个好起点,然后火箭式登顶事业巅峰,迎娶白富美,并由此倒推,优质国际高中甚至就是替代清华北大,成为新一代本科留美预科班。否则,当孩子毕业没有达到预期时,就会认为国际教育没啥卵用。

真正的国际教育,不是天才教育,是兼顾道与术,通过学贯中西,放大对国家与世界的认知视野,从思考广度与思考深度下手,超越单纯的学科界限,多角度理解事物,学会跨界思考问题,真正找到个人的特长与天赋,在更大的格局上制定人生的成长计划,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功利化成功

 

国际教育不是对传统教育的通盘否定,国际教育中也有应试部分,国内教育制度改革也在做有益的尝试,但我更认为优质国际教育是意在长远,尽早学习那些“看上去没用,但真正有用”的知识与能力,对孩子的底层思维体系与天赋做成长密码的重置与修正,让孩子逐步掌握接近外部世界真相的能力,增强独自面对世界时的自信与韧性,切实提高适应变化与国际化生存的综合实力。

47027972951004518.jpg

 

国际教育的精髓也需要内外兼修,习得养成。国际学校,作为国际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尤其是高中阶段,在一线与部分二线城市,已超越了只抓英语应试培训的新东方时代特征,开始在学术框架与育人理念等教育的核心部分进行深耕,向孩子提供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程,根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与使命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成为自主驱动的终身学习者。

 

理念与实践中彰显出学术的严谨与人性的关爱,早已超越了只关心孩子国外名校申请竞争力的狭义国际应试教育。也部分解释了过去孩子考取海外名校后,孩子中途辍学或毕业后在国外发展不顺利的原因,国际学校真正需要帮孩子解锁的达芬奇密码是“仗剑走天涯”的底层思维能力和心智觉知,积累过程异常艰辛漫长,但未来价值巨大。

1.jpg

 

最近与圈内朋友探讨时,身为国际高中校长的左阳博士多次谈及:这几年接触了数以千计的各类家长朋友,谈到教育与国际教育时,家长们都表示这个圈子不缺理想和情怀,缺的是把符合科学规律的理念和思想落地的思维方法论及具体的实施路径,这才是目前国际教育的真实痛点。穿行在理想与现实的时光走廊中,这个问题直接关乎学校如何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如何评估培养出的孩子,关乎孩子们是否能过一种快乐增益的教育生活。

 

科技精英们更多是推崇智慧校园,规划出教育+互联网/科技的全景图谱,向家长们展现科技的强大震撼力,但这本质上提升的是学习效率,对学生思维与心性的提升有限。教育部的领导们目前对国际学校还没有一个权威定义,只能强调正规管理,引导国际学校需要设计中国文化与国际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内容。因而,如何定义学校的培养方向与方法论更多要靠学校自身的努力。那么,什么才是未来型国际教育的学校现实版呢?

 

传统的教育体系过于强调学科分类,倾向于强调(可量化)的知识数量与广度,而不是鼓励理解的深度和不同场景下的能力迁移(主要依靠技能、品格与元认知)。有价值的课程设计应该是植根于国际权威的美国P21生存技能框架体系,将涉及上述核心维度的知识、思维方法论与实际问题全面打通,通过元认知找到问题的深层知识结构,从理性、感性加情境的行为改变角度,让学生真正掌握运用知识的核心素养。

 

从教学实施的角度,这种教学体系将同时具备实践性(包括概念、过程、工具和方法等知识&技能),认知性(如批判性思维、思维框架和人格发展,体现情景的可迁移性)和情感性(价值观、审美、情商管理、信仰等内在前驱力)。

以上三点正是将知识、技能、思维方式与内部动机完整结合,完成了素养的跨学科迁移,达到了学会学习的教育目的,让孩子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同时完成元认知对各科目学习目标、策略和结果的反思闭环,强化面对困难坚持下来的毅力,使孩子在不断奔跑中,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对自己实现目标的能力更自信。

87251402429973425.jpg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创新大学Minerva为国际教育的未来学校设计并实践的实用性知识体系,强调思维方法+能力迁移的落地,全球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斐然,成为可汗学院之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标杆与先锋。

 

在国内,对于真正在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9-12年级),勇于系统化践行先进教育理念的国际学校而言,橘郡美高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学校之一。教育的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行动却是骨感的,在对美式个性化教育进行了深度思考与领悟后,以左阳博士为首的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在学生学习选择自由度和实际时间支配权越来越强的高中阶段,除升学之外,把教学重心更多从传统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逐步向与底层能力与品格培养共振的方式进行自我进化。

 

这两年,STEAM教育与PBL项目式教学概念在教育创新圈十分火爆,很多国际学校和公立重点校当仁不让,成为重要教学抓手。PBL最真实的动因在于问题驱动,从提问探究开始,最终意在学会如何实现想法,从已知探索未知,从应用倒推未解知识,坚持在重要问题驱动基础上的思维训练与能力养成。而不是形而上学地重复从项目启动-建立知识-项目执行-展示产品的流程,然后完事大吉。

另外,STEAM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多学科及跨学科整合,很多朋友片面的认为不就是学习不同的学科嘛。但跨学科能力的本质是理解知识背后的概念、历史、价值观、情感因素及人与世界的联系之道。归结起来,就是以思维方法为主线,而不是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聚焦点。

 

橘郡美高正是通过对PBL教学与STEAM教育的通透理解,在实践层面创新设计出三大PBL学院课程与活动体系(社会科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商学院),结合孩子们的兴趣与特长,让他们真正提高并拥有上文提及的,对验证真实世界假设最有价值的底层思维能力,包括结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商管理能力等,将人文素养&科学思维,研究性学习&跨学科能力真正在学术端落到实处。

 

在人格培养落地的学生管理层面,橘郡美高信奉“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的理念。追求学生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鼓励与关爱,认可学生内在优点, 强调对学生真实需求的了解,摒弃打压教育,努力跳出问题发生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被动应付局面。针对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抑郁症、强迫症、取悦症和拖延症的心理问题,从人性角度出发,总结出整套学生品德养成实现路径,取得良好收效。优质国际教育所体现的测评思想,与传统的总结性评价强调升学、淘汰与惩罚不同,更多重视形成性评价,则重反馈、自省与修正。

 

5.jpg

 

                            橘郡美高品德教育与问题学生管理系统示意图

 

在左博士眼中,思维能力与品性锻炼离不开视通万里,解决社会与世界的问题;见识与才干的培养离不开真实情境,与世界紧密连接,国际教育还远没有到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

 

对于本土教育国际化的长远议题,橘郡美高未雨绸缪,早在2014年就与教育部相关部门联合成立了研发机构---国信世教研究院,专门从事STEAM课程等先进资源的开发引进,努力将国外的未来创新教育理念融合到中国基础教育的实践中去。如同MOOC等知识分享平台对大学教育的有益补充,以橘郡美高为代表的国际教育文化模式所倡导的个性化发展,与强调集体标准化的国内基础教育共生共存。

 

如同十年之后再无互联网公司,因为所有公司都已经互联网化;二十年后,国际学校已不能独立称为细分行业,国际教育已经变成大众消费品,不再仅关乎少数人的前途命运,因为中国的主流学校都已经实现对学生的本土国际化培养,无论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还是继续教育,众人内心真正自信自强,那才是我们民族国际教育理想的伟大成功,而不仅仅是在美国超越印度裔,多几个华裔世界500强CEO。

微信图片_2018070218033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