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深度 | “教育+AI ”的中国未来学校,到底是什么样子?

time:2018-09-19 share:

文/涵怡

 

教育+AI ”已不是新名词,可我们真的读懂TA了吗?

 

任何关于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一定是基于社会的,关于人性的,放眼未来的。从国家角度,教育、医疗与养老等重体验产业将是未来十年的重头戏,那么,将科技与AI运用在教育工作中,未来十年间,我们的学校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在工业时代我们从动机与程式角度理解知识的生产者,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要从场景与体验的角度理解知识的消费者。新的人机交互模式、AI及数据流,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有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应该说,教育在经过科技的深层洗礼后,真正沉淀下来的还是学生真实的成长体验,而不仅仅是酷炫的技术,个性与创新将成为教学的重要看点。

尽管随着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出现,孕育着全新的教育形态的可能性。但人类作为群体物种,尤其国人的教育体系千年以来,重在对过往规律、知识、技能与经验的理论总结与传承,在先知与先验的基础上,以传道、授业、解惑为重点,并非强调对世界的真正认知和颠覆精神。所以,尽管内有新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外有“钢铁侠”马斯克这样的怪才不断挑战,都不会直接导致学校形态的消亡,但未来学校有可能会和现在学校的运行模式截然不同。

研发更加具有启发性的课程体系,以科技手段不断提高学生体验,向深度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构成国内未来学校的主流发展方向。本质而言,和制造业相似,是产品从单一化和标准化向个性化与智慧化的逐步进化。具体而言,“信息技术+智能设备+创新教学法+自主性学习”将会成为未来学校的主要内核。

 00不同的教室.jpg

重新思考传统学校的转型方向,也就是未来学校应该具备的特征。那么,未来学校高中国际班的发展趋势将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课程体系和组织管理等四方面得以体现:

     

?  学习空间:灵活、智慧、可重组

未来,为了更好地实施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开展,学校学习空间将从“为集体授课而建”转向“为个性学习而建造“并呈现出新的趋势:

  • 空间灵活,创新教室布局,配备可移动、易于变换拼接的桌椅设施,支持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 智慧化,打造数字化学习社区,利用AR、VR、MR提供教学效能支持,使用数据云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搜集学生各方面学习的行为节点标签,实现教学过程数据化,评估学生学习特征与优势潜能,为每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检表”,帮助教师研制出个性化学习方案;

  • 可拆分重组,扩展学校公共空间,打破固定功能设计思维,促进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等空间资源的相互转化,学习不再正襟危坐,学生会有更多活动与交往空间,弥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


00未来教育.jpg

?  学生学习:主动、深度、无边界

学习方式变革,是未来学校的关键。未来的学习将突破这种强调标准统一的教学秩序,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时间学习不同内容,帮助他们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水平。未来学习方式将呈现出新趋势:

  • 学生主动学习,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采用主动、探究式的、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习知识、养成个性、培养各方面能力;

  • 开展深度学习,不再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获取层面,老师会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把鲜活的生活引入课堂,创建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实行无边界学习,挖掘外部社会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的界限,学习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社区、科技馆和企业中间,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

?  课程体系:个性、联结、跨学科

现行课程体系以分科为主,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习得,但不利于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课程“知识化”倾向愈演愈烈,课程与生活的距离也逐渐拉大。

未来课程,将根据生活中真实问题设置主题,通过跨学科课程整合,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建立联系,促进知识活用,加强知识学习向实践创新迁移。未来课程将呈现以下新趋势:

  • 个性,所有学生使用同样学习内容局面将逐渐消失,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改造,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和学校价值主张,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 联结,未来学校课程将突破校园限制,联结学生与自然、社会以及个体生活的联系,通过校内外课程资源有效整合,课程提供者不仅仅是教师,也可能是农民、医生、商人、工程师、运动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任何有专长的人都可以成为教师。在信息与智能技术支持下,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学生既可以选择线上课程,也可以选择线下课程,既可以选择本校课程,也可以选择外校课程;

  • 跨学科,加强各学科之间融合,通过知识图谱把各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相互衔接、融会贯通的课程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备的视角、思维和知识体系。

vr 学生22.jpg

?  组织管理:开放、民主、扁平化

目前的学校管理,存在过度功利化、科层化、秩序化倾向,造成实践中“管理主宰教育”的管理主义盛行,针对“育人”本应具有的包容性与耐心,遭到弱化乃至遮蔽。未来学校将更多采用弹性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年级和班级管理体系,加强不同学段和年级之间的衔接,根据学生个体需求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服务。

  • 开放,加强与外部社会的联系,推动学校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区、家庭等开展跨界合作,利用社会资源优化办学,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增加家长和独立专家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促使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学校与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

  • 民主,学校分项事务应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情操、国家意识和世界精神的健全公民;

  • 扁平化,精简管理层级,加强机构之间与内部的协调,学校组织构架将从垂直模式转向网络模式。同时,通过教学组织过程数据化,提供更加精准及时的教育管理服务。针对过去模糊的与经验无法量化的决策部分,建立“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型管理机制,实现学校运营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不可否认,学校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每个时代的学校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教育既要求变,也需要坚守。未来学校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完全可以打破固有的办学体系、教学模式、学科边界及评估体系,测评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思维倾向、评估潜能, 最大程度为学生设计适配课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自适应学习。

如果说互联网时代下,在线教育的思维方式是流量思维与用户导向, 那么智能科技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大互联时代的教育思维,重在认知跨界与个性发展导向。未来学校通过空间、课程与技术的结构性变革,形成全方位的信息化教学支持系统,与孩子的个体需求相契合,为他们提供科学、高效的个性化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教育+AI”时代的导航者们,以学校为平台,构建多维教育生态,整合全球优质的教育资源与内容服务,使国内教育更具国际化特色,放大格局,帮助孩子实现全面及个性化发展,在此K-12的关键发展阶段,意义不可小觑。

(北京国信世教信息技术研究院对本文亦有所助益)